2020-12-08 文章來源: 點擊數:[]
2020年11月28日下午,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兼總編輯、MTI教指委主任委員黃友義先生應邀為我校師生進行一場題為“學習、翻譯、傳播——參加《治國理政》翻譯的體會”的線上講座。該講座為四川外國語大學“對外話語體系譯介與傳播”系列講座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四川外國語大學教務處處長嚴功軍教授主持。
黃友義曾任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兼總編輯、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主任、中國譯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全國翻譯資格(水平)考試英語專家委員會主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黃友義作講座
講座以分析《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術語翻譯和后疫情時代外交翻譯為中心。黃友義認為,翻譯行為要做到以下三點:必須理解原意,力求語言優美,做到傳播有效。在闡述第一部分”理解原意”的過程中,他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希望廣大譯者能在百年大變局中找準中國的位置并認清外語翻譯的重要性。黃友義用《治國理政》中的具體翻譯實例,為譯者解答了關于目標讀者,翻譯步驟,以及目前的翻譯現狀等的問題。黃友義指出,外國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總會有意無意地翻錯原文,從而造成國際誤會,這不利于中國形象的樹立。因此,國內的譯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先從宏觀上準確理解書中的內容,再從微觀上取舍不必要的動詞修飾詞,調整語序注意語法,才能準確無誤地傳達中國主張,中國立場,防止誤解,避免對中國的污名化。
在第二部分“語言優美”中,黃友義點出了中英文的語言差異。中英文分屬于不同的語系,具有不同的表達習慣,因此翻譯時很難做到形式與意義的統一。比如中文的排比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意象美,但翻譯成英文時,譯者必須采取解釋性翻譯的策略才能完全表述原意。黃先生還進一步指出了當前話語體系中的“西方話語陷阱”,譯者在翻譯時必須認真謹慎,避免引發外交麻煩,但同時也應該恪守原則,掌握話語主動權。
論述第三部分“傳播有效”時,黃友義再次強調了中央政治翻譯工作的重要性,譯者要時刻保持用詞敏感性,注意個別詞匯的使用,要做到在不被誤解的前提下向世界傳達中國思想。同時黃友義更在細微之處告誡廣大譯者,最好以標準刊物的書寫原則為規范,避免翻譯中的用詞混亂。講座的最后,黃友義為各位師生送上寄語,希望廣大的年輕譯者肩負起傳播中國聲音的重任,為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做出自己的貢獻!
講座PPT截圖
整場講座以具體的翻譯實例為講解對象,深入淺出,恰到好處。黃友義先生的分析更是鞭辟入里,層次分明,為翻譯這項綜合性工作指明了新方向,也為譯者樹立了行業新標準。講座的最后,嚴功軍教授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總結,他指出黃友義先生原則與策略相結合的講解方法,有助于廣大師生更好地理解講座內容,并再次感謝黃友義先生帶來的精彩講座。
圖/文: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