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8 文章來源: 點擊數:[]
四川外國語大學于2021年4月14日至30日舉辦了語料庫語言學線上系列講座。本次學術活動由四川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主辦,英語學院承辦,科研處、語言智能學院、外國語文研究中心等單位協辦,并得到了中國語料庫語言學研究會的大力支持。
本次系列講座共有七講。第一講由中國語料庫語言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衛乃興教授主講。衛教授的報告題目為“Thirtyyears on: where have we reached in semantic prosody studies”,在講座中衛教授細致梳理了語義韻的三種觀點及其界定特征,并使用語料庫中的中英實例分別詳述了語義韻的承載單位、語義韻的語義趨向和語義關系、語義韻的分類以及研究方法等問題。
第二講由浙江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李文中教授主講,其講座題目為“語料庫研究與數據科學”。李教授圍繞近年來語料庫作為語言大數據在體量和分析技術上的發展,分析了語料庫研究面臨的新挑戰和問題,指出新一代的研究者應充分掌握超大型語料庫處理和分析新技術和新方法,深入理解“信任文本”思想,把握語料庫研究“從文本到數據,從數據再到文本”的研究路徑。
第三講由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胡顯耀教授主講。胡教授的報告題目為“語料庫文體統計學與應用”。胡教授首先介紹了語料庫文體統計學的定義與發展,并明確了其與文體學、語料庫語言學與統計學的聯系與區別,從文體特征與變量、語料庫語言學、統計方法三方面出發,詳細論述和展示了語料庫文體統計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講的主講專家為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雷蕾教授,講座題目為“Datascience for linguistic research: 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are going”。雷教授認為“語言數據科學”指運用數據科學方法,特別是數學或統計學方法,去提出以及回答語言學領域中的問題。雷教授分析了語言數據科學在當今不同研究領域所處的位置,指出數據科學歸根結底要為語言學領域的問題服務。
第五講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許家金教授主講。許教授以“近百年漢語書面語的語域演變研究”為題,介紹了自下而上的語域分析方法,即利用語料庫提取詞匯語法特征,根據其反映出的話語篇章功能來判斷其所屬語域類型。許教授詳細介紹了相關詞匯語法特征的提取以及因子分析方法,并強調語言學研究回歸文本、信任文本的重要性。
第六講的主講專家為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姜峰教授,講座題目為“學術語篇的修辭渲染與科學理性”。姜教授從四個方面對呈現了他最近一項研究的結果,即修辭渲染在英漢學術語篇的使用頻率差異、英漢作者最頻繁使用的修辭渲染語言標記、英漢學術作者分別傾向的方面以及修辭渲染語言的學科差異和歷時變化。研究結果說明修辭渲染在不同的學科共同體和社會文化中的差異性。
第七講的主講專家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中國語料庫語言學研究會會長梁茂成教授,講座題目為“大數據背景下的語言資源建設”。梁教授首先闡釋了大數據的內涵,指出大數據主要包括語音大數據和文本大數據。梁教授通過詳細、具體的數據分析演示,重點講述了大數據的采集和應用,展現了語言大數據之于語言研究的重要價值。
本次系列講座皆由語料庫語言學領域知名專家主講,話題多樣,內容豐富,覆蓋面廣,取得了預期效果。同時,本次學術活動加強了校內外師生的學術交流,提升了我校師生的科研意識,有助于推動川外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