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2 文章來源: 點擊數:[]
9月16日下午16:30,重慶社會科學院《改革》雜志社(出版物中心)執行總編輯(主任)文豐安教授應學校邀請,在立德樓C517會議室為我校師生開展題為《人文社科學術論文:選題、寫作與投稿》的主題講座。講座由國際法學與社會學院院長林移剛教授主持,黨委教師工作部(教師發展中心)副部長胡登全教授、部分教師和研究生參加講座。
文豐安教授以“何為學術論文”啟發思考,他認為學術論文應具備學術性、創造性、科學性和可讀性。選題作為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的第一步,本身就是一種研究、一門學問、一種才識的展現,在具體的選題過程中要遵循有用性、公共性、經驗性、傳承性、創新性、現實性和前瞻性原則,融會貫通、靈活使用。其中,有用性是最根本的,選題的目的就是要明確“解決什么問題”。
他提出學術論文寫作要從高度、廣度、深度、視角、層次、素材、工具等方面深刻把握內涵,明確論文寫作的邊界,反復思考研究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是什么。同時,他介紹了學術研究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進程,以及“規范性研究”“實證研究”和“案例分析、調研報告”三種范式分別適用的研究主題。
他還結合實際工作經驗,總結出選稿考察的6個重點:選題是否兼具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視角、理論、觀點是否具有創新性;研究是否采用新方法、新工具;證據是否屬于新資料、新數據,以及證據的翔實性和可信度;邏輯是否嚴密、能否自圓其說;結構是否合理,達到相對完整。他強調,學術論文的寫作要把握創新性、邏輯性和完整性,并對標題、內容摘要、關鍵詞、研究方法等一些技術性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講座最后,文豐安教授與現場的師生討論了論文創新、一稿多投等問題。林移剛教授表示,文豐安教授的講座兼具宏觀把握與細節指導,具有很強的啟發性。
文豐安教授目前還擔任《改革》《重慶社會科學》執行主編,重慶市第三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重慶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員。目前主要科研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公共管理、應用經濟學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專著10多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重點項目、重大決策咨詢課題等二十多項。
圖/文 :黨委教師工作部(教師發展中心) 研究生院(學科建設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