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文章來源: 點擊數:[]
2022年6月17日上午,由四川外國語大學語言智能學院、語言腦科學中心和川外學壇聯合舉辦的“語言智能大講堂”之“智能語言學名家講壇”在博文樓401報告廳成功舉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博士生導師吳莊教授應邀舉行題為“生成語言學的語言習得觀及其最新進展”學術講座。講座由語言智能學院鄧宇博士主持,語言智能學院全體教師、碩博士研究生及線上400余名師生參加了活動。
吳莊教授作報告
鄧宇博士主持
吳莊教授首先介紹了作為語言習得理論的生成語法。生成語法是關于語言能力或內化語言的理論。人類心智中存在一個潛在的機制,可以生成全部合乎語言的句子,并排除不合語法的句子。吳教授分析了個體語言能力從何而來的根本問題,根據喬姆斯基的語言的天賦論,語言機能的初始狀態是由遺傳決定的自然稟賦,是人類獨有的生物屬性。在論述喬姆斯基關于語言理論三個層次的充分性時,吳教授以“顧千帆攔住趙盼兒”為例,生動形象地闡釋了何為觀察充分性、描寫充分性、解釋充分性。隨后,吳教授系統梳理了生成語法的理論主張:1)模塊論認為心智是模塊化的,語法與語言加工彼此獨立,大量失語癥、特殊語言障礙兒童實驗證據支持這一論斷;2)句法自足觀認為人類認知系統中有一個自主的句法系統,系統中的基本元素是非語義、非話語的語法成分,這些成分的組合規則不涉及系統外的因素,“生成語法認為意義是組合性的”乃是一種常見誤解;3)天賦論認為兒童具有先驗的語言知識(普遍語法),并且是一種生物能力;4)連續性學說分為強連續性假說和弱連續性假說,強連續性假說認為兒童在語言習得的最初階段就具有成人語言的全部語法表征,而弱連續性假說認為句法習得早期,兒童只有詞匯-題元范疇,沒有功能范疇。整場講座,吳莊教授通過大量的兒童語言習得實例和相關實驗,對生成語言學發展各階段的理論模型和假說做了系統梳理,理論與實證并重,并鼓勵大家投身于該領域的研究。
講座現場
互動環節,線上線下師生就兒童語言生成的實驗設計、生成語言學的變量操作、喬姆斯基最簡方案的本質、生成語法的跨語言應用、生成語法的優勢與不足等問題與吳教授做了深入討論,吳教授細心解答,氣氛熱烈。吳教授指出,四川外國語大學腦科學認知研究出色,可將生成語言學同認知神經科學相結合,開展交叉學科研究。
觀眾提問
鄧宇博士在總結中歸納了吳莊教授講座的三個特性:生成語言學的勾勒系統性強,理論聯系實驗數據論證充分,生成語法與兒童語言發展融會貫通??傊?,吳教授的講座消除了我們對生成語言學和兒童語言習得的疑惑和誤區。最后,姜孟教授高度評價了吳莊教授的精彩報告,認為吳教授的報告系統、全面,對語言智能交叉學科研究富有啟示,期待吳莊教授再次蒞臨語言智能大講壇傳授知識。
姜孟教授作分享
鄧宇博士總結
圖/文:語言智能學院、語言腦科學研究中心、川外學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