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文章來源: 點擊數:[]
為慶祝四川外國語大學建校70周年和法語專業成立60周年,2020年9月25日下午3點,應四川外國語大學的邀請,我校77級校友杜青鋼教授在騰訊會議平臺作了一場題為“如饑似渴——在川外讀書的故事”的線上講座。參加本次講座的有我校法意語系師生以及校內外聽眾300余人。
杜青鋼教授畢業于四川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留校任教,期間在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學習,獲法國文學博士,又赴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參加博士后學習。后調入武漢大學工作,任全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法語分委會委員,湖北省翻譯協會副會長,兩度獲國務院政府專家特殊津貼,現當選為中國龔古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杜教授不僅在學術上頗有建樹,還是一位中法文作家。
講座一開始,杜老師給大家介紹了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中國人選出的最喜歡的10部法國作品和法國人最喜歡的10部中國作品并拋出了兩個問題:為什么在法國人喜歡的10部中國作品中缺少了中國人看重的一部作品——《紅樓夢》?而在中國人喜歡的10部法國作品中為什么缺少了法國人最重視的一部作品——《追憶似水年華》?杜老師結合自己在中國和法國的親身經歷,就這兩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關于《紅樓夢》,杜老師認為法國的譯本沒有完全將中文作品的神韻翻譯出來。在他看來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紅樓夢》的語言藝術就在于其隱筆。當談及普魯斯特的作品《追憶似水年華》時,杜老師強調了這部作品在法國的重要地位,他認為《追憶似水年華》最經典的是第一部《在斯萬家那邊》,里面有一個情節講到瑪德萊娜小蛋糕的味道使主人公追憶起在姨媽家的童年生活,杜老師說他一開始對作者的這種特殊的意識流創作手法的體會也并不深,但有一天他在川外聞到了干草燃燒的味道,這讓他想起了他當年下放農村的生活,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才發現他讀懂了普魯斯特。
接著,杜老師還和大家聊到了《茶花女》的翻譯和發表過程,他提到《茶花女》是中國第一本被翻譯成中文的外國小說,其譯者之一林紓翻譯了100多本外國小說,對魯迅、沈從文等著名作家和中國的現代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然后,杜老師和大家分享了他在川外學習的故事,他提到10部法國作品中的5部他都是在川外讀的。他還講述了他在川外給外教做助理的故事,這個工作不僅給了他物質上的收獲,也獲得了精神上的鼓勵,也為他日后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在講座的最后,杜老師鼓勵大家不管以后從事什么行業,現在都要好好讀書,并以“C’esten lisant qu’on deviant écrivain(作家是讀出來的)”這句話結束了這次講座。
整場講座內容豐富,杜老師用生活化的語言,幽默的談吐將自己在川外讀書的故事娓娓道來。他從文學作品談到了文學翻譯和創作,從生活趣事談到了語言文化的發展,從法國的第一部文學作品談到了中國的全唐詩、漢賦、詩經等,從西方的圣經談到了中國的道德經、毛主席語錄,從法國的波德萊爾、福樓拜、巴爾扎克談到了金庸、古龍、魯迅。不管是中法文學作品的創作和翻譯還是中法文化的軼聞趣事,他都信手拈來,讓參加講座的所有人感受到了杜老師深厚的語言文化功底與高超的人格魅力。杜教授在川外的學習經歷和讀書經驗,對于所有人來說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人生道路的指引。在講座結束時,法意語系系主任、黨總支書記楊少琳老師誠摯邀請杜青鋼教授能在校慶和系慶之際回到川外,與法意語系師生面對面座談,共敘川外情。
圖/文: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