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 文章來源: 點擊數:[]
3月9日下午5點,應翻譯學院邀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院長李瑞林教授,為我院師生開展了題為“應用譯學的哲學反思與框架重構”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采用騰訊會議直播的形式,有近200人參加。講座由翻譯學院院長胡安江教授主持。胡安江首先對李瑞林教授的出席致以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并向大家介紹了他在翻譯研究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李瑞林教授講座
講座中,李瑞林教授結合自己在應用翻譯學領域的研究與實踐介紹了其研究背景、應用譯學之于基礎譯學的定位、應用譯學的真正內涵以及應用譯學的特征和結構。談到應用譯學領域,李瑞林教授介紹到,圖里(Toury)改變了其命名方式和內部結構,將其視為基礎研究副產品。他強調: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研究固然重要,應用研究也同樣不可或缺,二者目的不盡相同,但學理上互補互通。翻譯教育、翻譯技術、翻譯批評乃至翻譯政策研究都繼續發展了應用譯學。對于應用研究,他指出理論研究關注普遍性,也就是社會問題的共性,拓展人的認知世界,而應用研究注重特殊性,拓展人的能力邊界,從而提高社會生產率。兩者關系是:理論研究生產認識論,解決“知”的問題;應用研究生產方法論,解決“行”的問題。對于翻譯本質這個問題,李瑞林教授指出,翻譯是多元素參與的一種跨語言社會實踐,應采用“實踐-理論-實踐”的研究模式。在談到理論和應用譯學的內涵定義時,李瑞林教授強調,理論譯學研究側重“是”,試圖對翻譯整體公理性作出解釋;應用譯學研究關注“應該”“何以可能”,尋求問題解決之策,產生合乎主體需要和目的的實踐觀念,規范翻譯行為,具有前瞻性。此外,他還強調了翻譯倫理和翻譯道德的區分及其重要性。前者調節人與人、人與物的關系,建立上佳的翻譯秩序;后者調節主體與自身的關系,追求真善美,喚醒知行合一的翻譯良知。李瑞林教授繼而探討國內的應用翻譯研究,他認為當前的應用譯學框架只有話語事實,沒有反映翻譯的本體事實,缺乏完整的邏輯事實。最后,他總結了應用譯學的的三大核心特征:翻譯數據、翻譯行為和翻譯應用,以及應用譯學的兩大衍生問題:翻譯教育與翻譯技術。
在互動環節中,同學們對翻譯研究的社會文化研究及實踐理性路徑展開激烈討論,整個講座氛圍熱烈,師生受益匪淺。最后,胡安江教授對此次講座進行了總結,高度肯定了李瑞林教授在應用譯學領域所做的開創性貢獻,并代表全體師生再次感謝李瑞林教授的精彩分享。
應用譯學概念框架
此次講座是翻譯學院成立10周年的系列學術講座的第一場。今年的6月18日,將迎來翻譯學院建院10周年的慶典,屆時將有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講座海報
圖/文: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