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文章來源: 點擊數(shù):[]
2020年10月23日下午,應四川外國語大學翻譯學院和當代國際話語體系研究院的邀請,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王剛毅先生應邀在圖書館二樓會議室為我校師生做了題為“抗疫實踐對我國構建國際話語的啟示”的學術講座。本場講座由我校翻譯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胡安江教授主持。眾多本校和外校的老師學子慕名而來,座無虛席。
胡安江首先對王剛毅先生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并向大家介紹王剛毅先生在其研究領域以及在翻譯實踐中取得的杰出成就。
講座現(xiàn)場
王剛毅先生首先以爆發(fā)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新冠肺炎為例,講述了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在面臨如此大的挑戰(zhàn)之時,是如何在拯救生命與經(jīng)濟利益之間抉擇的。在國內(nèi),中國政府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生命,為居民、患者提供各類醫(yī)療保障,真正做到了先救治,后收費、免費救治等等政策;在國外,中國實施了派出醫(yī)療專家組,為海外的中國公民提供科學專業(yè)的疫情防控指導、向留學生發(fā)放“健康包”以及協(xié)助在海外確有困難的中國公民回國等舉措。
王剛毅先生說,中國不僅遵循科學規(guī)律開展防控,站在尊重科學的制高點上,也堅定支持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揮全球抗疫領導作用;與此同時,中國積極同國際社會分享疫情信息和抗疫經(jīng)驗,并向國際社會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他還提到,習近平主席率先垂范,在重要國際場合宣示中國理念,提出中國主張,在向國際社會闡釋和傳播中國話語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最后,通過中國抗擊疫情的理念和實踐,王剛毅先生總結了本次疫情對國際傳播的幾點啟示:要占據(jù)國際話語高地;國家領導人率先垂范;提高透明度,增加時效性,依法第一時間對外公開信息;以事實為依據(jù),以科學為準繩;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多一些客觀,少一些情緒;多一些共情,少一些對比;營造中國是全球應對疫情“同路人”的形象,推動深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避免將中國定位為“應對疫情全球領導者”等。講座最后,王剛毅先生也和現(xiàn)場的師生進行了問答互動。
圖/文: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