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6 文章來源: 點擊數:[]
6月11日上午10:00,由黨委教師工作部(教師發展中心)和科研處聯合主辦的“青年教師學術能力提升專題講座”在立德樓C117順利舉行。本次講座主題為“學術研究理論建構與方法選擇”,科研處處長嚴功軍教授、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劉國強教授、黨委教師工作部(教師發展中心)副部長胡登全教授共同主講。副校長祝朝偉教授出席活動,講座由胡登全教授主持。
祝朝偉副校長致辭
祝朝偉副校長為專題系列講座的首講致辭,他引用梅貽琦先生的觀點——“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提出大學教師與其他教育機構教師的不同在于更重視“研究學問”,帶領教師明確自身責任與前進方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要培養道德完善并對社會道德建設有高度熱誠與責任感的學生,大學教師責任重大。他強調教師要做到“以研促教,教研相長”,教學和科研并舉,理論聯系實際,履行好教書育人的職責和使命。他還強調教師應“以史為鑒,重在堅持”,鼓勵教師合理規劃時間,堅持終身學習。
嚴功軍教授作講座
嚴功軍教授以“新文科背景下青年教師學術能力培養”為題,提出文科科學研究進入了新時代,要強調其服務時代、服務人民、精品奉獻、文化引領的作用。科研工作者應當將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結合,專業研究與跨界研究結合,普遍研究與特色研究結合,國內研究與全球研究結合。關于文科科學研究的新要求,他強調,人文社科要積極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為國家發展服務,為世界文明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劉國強教授
劉國強教授以“學術研究中如何理解和運用理論”為題,從“什么是理論”“為什么研究一定要運用理論”“如何理解理論”“如何應用理論”“如何涵養理論”五個方面,講解了理論之于研究的重要性。使用理論做研究,應注意理論的適切性、啟發價值性、有效性、簡潔性和開放性。他鼓勵廣大青年教師努力讀書,尤其是哲學,結合社會現實思考問題,培養嚴謹的思維方式和學術想象力,不斷涵養研究問題的能力。
胡登全教授
胡登全教授從自身經驗出發與青年教師進行了交流。他談到對“新文科”的“跨學科”的認識與理解,以及在研究成果中的多元運用。在新文科的視野下,做好學科的融合研究,基礎研究、綜合研究、應用研究應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與路徑。他建議青年老師們對自己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進行梳理和跟蹤,根據研究方向確定理論及研究方法,進一步完善自我研究成果。
現場照片
“學術研究理論建構與方法選擇”講座順利結束!作為“青年教師學術能力提升專題講座”,接下來將邀請馮亞琳教授作主題為“文化記憶場”的系列講座。
圖/文:黨委教師工作部(教師發展中心)、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