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4 文章來源: 點擊數:[]
2020年11月22日19:00,應學校邀請,外交部外語專家、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外交部前翻譯室主任、中國駐新西蘭、瑞典、庫克群島前大使陳明明教授通過騰訊會議,面向我校師生開展《總書記抗疫表彰大會講話金句英語翻譯解析》專題講座。講座由學校副校長祝朝偉教授主持,我校120余名師生聆聽了講座。
陳大使在對時政翻譯分類的基礎上,通過英漢對照或多個譯文對照的方式,精選今年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講話中的50個金句,深入淺出、細致入微地分析了國家領導人重要演講翻譯的難點與要點。
線上講座
陳大使在講座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高瞻遠矚、氣勢磅礴,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與號召力,聽后令人蕩氣回腸、備受鼓舞,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金句,在全國上下引起強烈反響。要翻譯好這些金句,一要熟悉中英兩種語言的差異,學會適當斷句、避免重復和詞性的適當轉化,靈活采用正話反說、反話正說、具體詞匯抽象化、抽象詞匯具體化等翻譯技巧。二要培養敏銳的中英文化差異意識,處理好兩種文化的性別差異(如應使用humankind而不用mankind等詞匯以避免不必要的性別歧視)、宗教差異(如翻譯“犧牲”時建議使用dedication而不是sacrifice,翻譯“精神”時建議使用“inner strength”而不適用“spirit”等)和典故用語(如通過譯意的方式將“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壯舉”翻譯成“in the spirit of going into the mountains well aware that tigers are stalking”)。三是要尊重并符合英語受眾的思維習慣與表達習慣,如對于“加油”二字的翻譯,一般會用“China, go!”“China, stay strong!”或“China, gear up!”等表達,但對于“中國人民為武漢加油 ”這樣的表達,則應根據英美人的思維習慣與語言表達習慣,翻譯為“The entire nation rooted for Wuhan.”四是要注重細節,避免詞語陷阱。如在“我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的“發生”一詞,很多譯者會用“outbreak”一詞翻譯成“Emerging from the outbreak”這樣的表達,但考慮到西方媒體或政客蓄意甩鍋中國的不良企圖,建議采用“onslaught”或“strike”等詞匯,翻譯成“China is the first major economy to recover since the onslaught of COVID-19”或“When the epidemic struck”等表達。五是注重講話文體增強“帶入感”。如在“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頑強、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堅韌、創造力的巨大而聞名于世,我們都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一句中,我們用“we Chinese”來翻譯“中國人民”(即For centuries, we Chinese have been known for our tenacity, unity, resilience and creativity. We are all proud to be called Chinese.),以此增強我們中國人自身的主體意識與民族自豪感。講座末尾,陳大使還就線上師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并希望大家關注時政文獻的翻譯,不斷提升時政翻譯的能力與水平。
祝朝偉對講座進行了總結,他認為陳大使的講座信息量大,通過對比的方式“于細微處見精妙”,展現出大使作為外交部外語專家和黨政重要文獻定稿專家卓越的翻譯水平。我們要向大使學習,不斷發揚翻譯工匠精神,注重時政文獻翻譯的積累與比較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時政文獻翻譯能力與水平。
圖/文: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