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文章來源: 點擊數:[]
2025年11月21日至24日,“第十三屆全國語義學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本次會議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中心、四川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和《外語學刊》編輯部聯合主辦。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黑龍江大學和四川外國語大學等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14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山城,圍繞語言本體語義及其在大模型建構、量子語言學等前沿領域的應用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開幕式由四川外國語大學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中心主任林克勤教授主持。黑龍江大學校長助理陳維厚教授致辭。他回顧研討會的發展歷程,表示黑龍江大學將繼續發揮學科優勢,全力支持語義學本土化和跨學科交叉發展,為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貢獻力量。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胡安江代表對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將語義提升到“人之為人”的高度,充分凸顯語義研究的重要性;呼喚大家在智能時代擁抱技術變革,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全國體認語言學研究會會長、我校資深教授王寅先生代表與會學者致辭。他提出3點關于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方面建議:從“認知”到“體認”的理論跨越,倡導構建基于唯物主義人本觀的體認哲學與語言學體系,引領中國學術話語走向世界 。

會議共舉辦10場主旨報告,胡建華、李葆嘉、馮光武、王寅、劉利民、黃東晶、張翼、易綿竹、王仁強和葉其松10位著名學者受邀做主旨報告。專家們立足學科前沿,從本體分析到認知體認、從傳統語義分析到大語言模型應用和量子語義學建構,多維度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他們不僅探討“語法中的局部性”、“意義整體論”等經典理論問題,更深入剖析“量子語言學和人工智能賦能詞典編纂”、“俄語大模型語義解析”等數智化時代的前沿課題,甚至開始建構普通語義學,已經形成多維研究語言語義的學科架構。

(圖片按發言順序排列)
會議設有5個分會場,60余位中青年學者就詞匯語義、句法語義、認知語義、多語言語義對比、以及數字人文視域下的語義計算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大批中青年教師、博士、碩士研究生積極參與,充分展現了我國語義學界新生力量敏銳的學術洞察力和強勁的創新精神。
閉幕式由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滕仁研究員主持。四川外國語大學李洪儒教授做總結發言。他將主旨報告置于人文語境,分別詮釋各類報告的學術價值;向黑龍江大學李錫胤、華劭、張家驊、鄭述譜兩代學者70多年來形成的求真務實的學術傳統致以崇高的敬意。

“全國語義學學術研討會”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三屆,是我國語義學領域的權威品牌會議。本次會議昭示我們:語義學基礎研究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國外理論和研究方法的本土化依然是重點,普通語義學的引進和建設勢在必行,AI大模型是新時代語義研究的有效工具。

(與會人員合影)
來源: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