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文章來源:國際法學與社會學院 點擊數:[]
11月20日至22日,第七屆中國—東盟法治論壇在重慶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法學會主辦,我校是論壇協辦單位之一。我校在會議期間與重慶仲裁委員會簽署合作協議,并派出英語、越南語、泰語、緬甸語的師生為論壇提供語言服務。

論壇以“加強中國—東盟法治合作,共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匯聚了200余位中外嘉賓,共話區域法治深入合作,共商命運共同體共建。與會嘉賓認為,在習近平主席和東盟各國領導人戰略引領下,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已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與會嘉賓表示,中國-東盟法治論壇是深化中國和東盟法治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要發揮論壇作用,以高水平法治合作助力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取得新成效。由我校參與聯合編撰的《東盟國際商事仲裁實務指引》在主論壇發布,體現了學校在涉外仲裁領域的最新成果。

論壇期間,同步舉行分論壇。在第二屆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商事仲裁論壇上,我校副校長胡安江代表學校與重慶仲裁委員會(重慶國際商事仲裁院)簽署了《深化涉外仲裁人才聯合培養協議》,旨在共同打造“政產學研用”協同培養創新基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外語的復合型高端涉外仲裁人才。

我校英語學院、翻譯學院、商務英語學院、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共計55名師生為本屆論壇提供了包括同傳、交傳、隨團翻譯、文稿翻譯在內的語言服務,為服務重慶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了川外力量,獲得中外嘉賓高度贊揚。

(來源:國際法學與社會學院 黨委宣傳部)